blockfoliobuy
.jpg)
美东时间上午 10点刚过,超长期 美债期货遭遇了一波大 抛售, 引发了一场小型的闪电崩盘。
据彭博分析师EdwardBollingbroke的 数据,最初有人抛售了1万张2021年6月到期的超长期美债 合约,后来抛售加剧,10分钟 内共交易了大约2万手合约。
这一波抛售量为上个月七年期美债 标售以来(2月26日)最大。
五年期和30年期美债利差瞬间扩大 了近4个基点。
Bollingbroke指出,这波突发抛售可能与月末 调仓有关,或者是有交易员想要对冲某种投资级企业债的发行,还可能是因为某位大型投资者担心当晚的七年期美债标售再度引发灾难而在最后时刻关闭仓位。
5、6月 中国PPI或将继续面临 上行压力 《21世纪》: 5月11日,中国率先公布 4月CPI和PPI数据,在大宗商品暴涨的背景下,4月PPI同比 上涨6.8%,创2017年10月以来的新高,4月CPI同比上涨0.9%,连续第二个月走高。
此外4月非食品CPI同比 涨幅也从3月的0.7%升至1.3%。
你认为PPI是否已经出现向CPI 传导的 迹象? 明明:从国内的通胀数据来看,4月的通胀数据实际上是比较超预期的。
4月PPI同比上涨6.8%,明显是高于预期。
实际上 我们可以跟历史的均值来比,6.8%基本上是属于历史的分位数大概百分之七八十的水平。
近年来,PPI比较高的一个时段大概 是在2016和2017年,当时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之下,PPI最高的位置大概是7%到8%的水平。
我们看到4月的PPI已经接近7%,而且目前来看,在基数、轻涨价的原因等等一切的因素影响下,有可能5、6月的PPI还有上行的压力,所以PPI是比较高的。
另外一方面,4月CPI同比其实并不高——0.9%。
但是其实已经连续几个月上升,而且需要关注的是非食品CPI实际上在4月的涨幅也是比较多的,从3月份的0.7%涨到了1.3%。
那么PPI有没有向CPI传导呢?我们看到PPI是比较高的——6.8%,CPI才百分之零点几,还不到1%,我觉得可能有一定传导的迹象,但传导是不均衡的。
首先我们要看到PPI从上游向下游传导是要根据不同的 行业来判断的,因为上游企业生产是比较集中的,如煤炭钢铁主要都是一些大型企业。
但是下游企业,如消费品企业、汽车零售,都是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 市场、比较分散的市场。
所以相对来说,上游的企业 提价或受到成本的冲击,由于全球需求的提升,它的涨价可能是会比较迅速的。
但是下游企业因为面对着很强的市场竞争压力,所以它的提价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从4月份的CPI数据里还是能够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我们看到一些家电产品实际上是在提价,因为上游的铜铁价格上涨。
4月还有一个清明假期,所以我们看到受到整个居民消费恢复比较快的影响,机票、酒店等服务业的价格也是明显走高。
到了5月的数据,因为今年整个“五一”的消费是不错的,那么5月此类服务价格应该还会有继续上升的动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PPI向CPI的传导,但不是一个总体的传导,即现在CPI和PPI还是有很大的缺口,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些具体的行业,是已经有一些传导的迹象。
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 从5月中下旬以来的市场表现看,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资本市场有如下影响: 第一,市场 风险偏好 回升。
5月两融余额新 增长722.88亿元,这是去年7月以来的最高点,比前4月月均水平增长634.77亿元。
融资余额占两市成交金额在月末再度回到10000亿左右,5月以来A股日均成交额回升至9015.03亿元,比4月增长19.3%。
沪市换手率从4月的0.68%反弹至0.81%,深市换手率较4月提高0.13个百分点至1.49%。
第二,市场风格有所回归。
今年以来,A股顺周期行业表现占优。
截至5月,钢铁行业涨幅接近25%,采掘业涨幅接近20%。
而此前表现较好的大盘蓝筹股则相对低迷,例如食品饮料行业涨幅为6.6%,电子零涨幅、家用电器下跌9.7%。
但5月随着外资持续回流,抱团行业的表现有所改善,例如食品饮料涨幅达到9.2%,仅次于国防军工。
外资涌入提升市场风险偏好,计算机、通信等行业4月负增长,5月大幅正增长,计算机5月上涨8.3%,通信上涨6.9%。
第三,市场热情明显回升,趋势性机会又有所显现。
从指数上看,上证指数再度回到3600点附近,这是年初以来最大的当月涨幅。
从市场风格看,金融、周期、消费、成长和稳定都录得不同程度的正增长。
从行业来看,5月仅有钢铁、农业和家电负增长,其余行业均为正增长。
第四,境外 机构 增持人民币债券的风险偏好提升。
5月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611.51亿元,虽然规模较4月增长不多,但券种结构有明显变化,中债数据显示5月境外机构增持国债仅为258.13亿元,但全部券种增持413.17亿元,国债占比为62.5%,为年初以来最低水平。
上清所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持有的超短融、短融、中票和同业存单增长198.34亿元,而2-4月境外机构持续减持上述品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
什么是外汇交易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